中国质量报专访 | 张翼翔:标准帮助企业释放可持续发展潜力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称,联合国立下了“到2030年消除贫困并在全球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战略。该战略可以在经济适用房、能源效率、循环经济模式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创造近3.8亿的就业机会,价值达12万亿美元。但是,2016年,当包含169个具体目标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正式发布时,该委员会表示:“大多数企业几乎都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质量报/ 出版时间:2022年8月4日
近日,英国标准协会(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翼翔接受《中国质量报》专访,分享了“标准帮助企业释放可持续发展潜力”话题。在采访中,他表示,让众多组织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益处,并采取能够实现重大转型变革的措施,依旧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他认为,要克服这个挑战有两个关键。一是要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商业背景;二是要引入有影响力的措施来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要鼓励企业以有意义且持续的方式采取行动,以支持其完成长期以来的个体目标、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或进展。而“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角色。
标准是可持续的框架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下简称工业发展组织)有关人士表示,自愿性国际标准不仅可以为高层政策举措作出贡献,还可以提供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解决方案。“它们为技术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稳定和球认可的框架。同时,它们还包含了鼓励发展更加公平和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最佳实践和协议”。
张翼翔解释说,这一表述的内涵是“标准”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运营。工业发展组织指出,标准在这一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发展到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其他关键组成部分。这是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纳入传统核心标准、并制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的具体标准来实现的。该机构认为,这一进展意味着标准现在可以“支持实现几乎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标准适用于何处
张翼翔说,世界银行集团贸易和竞争力全球实践局局长塞西尔·弗鲁曼阐述了当今标准的广泛性,即ISO的2.1万多个标准组合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方面提供了实用工具。但有一些关键标准可更广泛地支持可持续发展。
一个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被称为“社会责任”。它越来越成为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影响着从组织的声誉到吸引高素质员工的能力等方方面面。ISO 26000“ 社会责任指南”被弗鲁曼称为“组织应如何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最全面指南”。它为组织如何以道德和透明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适用的法律和国际行为形式提供了指导。ISO 26000提供了450条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建议,共涉及社会责任的7个核心领域。
ISO 14000系列标准为需求环境责任管理的组织提供了实用指导。“环境管理体系”关注的是允许组织履行职责的环境体系,同时涵盖了如环境审计、沟通、标签和生命周期分析等特定方法,以及应对环境挑战—— 如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实施更系统化的环境管理流程工具,ISO 14001取得了成功,表现在对该项标准的认可有明显增多:2016年ISO报告中提到该项标准认可度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增长了8% ,是其他ISO证书中的平均增长3%的两倍多。全套环境管理标准支持多个“ 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与洁净供水和卫生设备、温室气体管理和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除了ISO 26000和ISO 14000系列标准,还有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多个领域相关的关键标准。最近的一个创新示例是BSI的BS 8001“循环经济”。该标准可以通过为组织提供有关“循环”原则,即用于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以最高质量被回收,并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循环,从而支持组织的资源消耗与第12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到的内容保持一致。
如何找到合适的标准
张翼翔认为,标准是一种强大的知识工具。与其他工具和机制(如国家和国际政策、财政措施等)相结合,可以在全球实现长期支持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和标准化所提供的优势,可以鼓励企业先学习“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与其现有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和活动相适应;其次让企业确定哪些标准将有助于“转化”目标,并将目标嵌入到企业战略中,以此使他们能够付诸实践。
联合利华前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表示:
“那些成功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组织的企业定将获得其应有的回报。如果企业有机会将可持续发展提上组织日程,并能够意识到这是驱动商业战略、创新和投资决策的机遇。那么,这将会给它们带来商业价值,使它们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优势。”
张翼翔说,一些企业已经领先迈进这一进程。对于那些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来说,标准是传播、推进并将他们当下付出努力最大化的实用工具。与政府一样,企业不会采用所有17个目标,而是选择与各自业务相一致的目标。但是,要想充分支持正在努力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组织,促进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建立新的标准。